"/>
“春節過后,貨源一下子少了很多,真著急!”“現在好了,接單越來越頻繁,一天比一天忙,真開心!”——疫情發生以來,奔忙在路上的貨車司機們,感受著中國經濟跳動的脈搏。
從沿海到內地,從高速公路到縣道鄉道,由數千萬臺貨車行駛軌跡匯成的洪流,不分日夜奔涌在中國版圖之上。一條條流動的曲線在加速、在拓寬,見證著攜手抗疫、復工復產的步伐。他們運了哪些貨?跑了哪些地方?在路上的幾個月來,他們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3月25日,西部陸海新通道新開重慶長壽首發鐵海聯運班列(重慶長壽—廣西欽州)集裝箱貨車在長壽經開區等待發車。貨物由集裝箱貨車運至重慶團結村車站后,登上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往廣西欽州,隨后發往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黃 偉攝(新華社發)
“特殊時期,保米面糧油運輸也是保民生,貨車司機責無旁貸!”
今年以來,江蘇淮安的貨車司機孟淮寧一直奔波于省內線路上,通過中儲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儲智運”)信息平臺接單,把省內各地生產的大米、食鹽運往長三角各大城市。“特殊時期,保米面糧油的運輸也是保民生,我們貨車司機責無旁貸!”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食用鹽和大米,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一天也不能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蘇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和鹽產地,而在人口密集、城鎮化程度高的長三角地區,居民每天都要消費巨量的食用鹽和大米,從產地到市場的轉運很大程度上依賴公路運輸。
為了做好防疫物資、重要生產物資、生活物資的運輸,早在今年2月份,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部門宣布,疫情防控期間所有運輸車輛全部免收通行費,按照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優先便捷通行的原則暢通綠色通道,免費不免服務。
在湖北武漢西高速收費站交通卡點,執勤人員向一名貨車司機核驗身份信息,確保來漢人員安全有序流動。新華社記者 李 賀攝
各級交通運輸部門、企事業單位和交通從業者都行動起來,保通保暢、保供保運,保證物流供應鏈暢通。許多個像孟淮寧一樣的貨車司機站了出來,把群眾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物資從廠房、港口運往都會、市鎮,讓它們得以進入百姓的家門、端上百姓的餐桌。
蘇北沿海地區出產的“淮鹽”在全國負有盛名。疫情發生以來,中儲智運與江蘇省鹽業集團旗下子公司合作,聯系貨車司機接單,將食鹽運往上海等地,既保障了民生物資供應不輟,也為像孟淮寧這樣的貨車司機提供了穩定貨源。
“這些食鹽發貨量大。始發地是淮安市淮安區,貨源就在家門口,四五天跑一個來回,一趟能掙兩三千元。”孟淮寧介紹,疫情發生之初,貨車上路需要辦理的手續比較繁瑣,為了優先保供應,中儲智運與合作單位為司機快速辦理了通行手續、出入證明等,并在現場裝貨地為司機提供口罩和體溫檢測,每天詢問出車司機的體溫等身體健康狀況,最大程度保障司機在參與保供應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此外,中儲智運還為參與防疫物資運輸的司機提供免費潤滑油,承擔平臺運輸救援物資的保險費用,并為平臺司機提供了超千份新冠肺炎保險。
“為了保供應,政府出臺了高速免費、快速通關等好政策。以前舍不得走高速的卡友,如今也開始走高速了。不論是居民生活物資還是一線急需的抗疫物資,都可以更加暢通無阻地送達。道路暢通,貨源和運價有保證,參與的司機更多了,完成每單貨運任務的時間更短了。”孟淮寧說。
復工復產,司機們重新坐進駕駛室,道路貨物運輸恢復正常水平
物流業牽動著第一、二、三產業的各個行業,貨車司機復工復產關系到上下游行業的整體景氣。
寧夏中衛的申國金師傅主要跑長途,將內蒙古烏海、鄂爾多斯等地的煤運往新疆阿克蘇、吐魯番、哈密等地。新疆盛產棉花,從那里返程可以承運不少跟棉花相關的貨物,如棉籽、棉粕、棉殼等。往返運輸的貨物各有各的大用處。
“原煤運到洗煤廠凈化脫硫,精煤運到焦化廠或煉鋼廠。還有棉花,渾身都是寶:棉籽能榨油;棉粕是榨油后的副產品,運到奶牛養殖場做飼料;壓縮棉殼是制作菌棒的重要材料,有了菌棒就可以栽培蘑菇、木耳,很多地方以培育食用菌作為扶貧產業,需求非常大。這些都是我們的貨源。”申國金說。
產業離不開司機,司機也離不開產業。貨車司機大多上有老、下有小,不少人還背負著車貸。對于他們來說,要掙錢養家、償還貸款,復工復產一樣拖不得。
“疫情剛發生時,很多企業不再正常發貨,貨源難找。我每天關注各個信息平臺上的貨源情況,看附近有沒有單子,就怕沒活可干,那段時間可真是愁死我了。”孟淮寧是家中的頂梁柱,有年邁的母親、讀初中的女兒,妻子全職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他急切地希望盡快恢復到平時的工作節奏。“一家四口全都指望著這輛車掙錢,如果一天不出車,就一天沒有收入。”
在江蘇省蘇州市一家大型商貿倉儲物流企業,百余輛貨車整裝待發。目前,蘇州商貿倉儲物流企業配送、運輸平穩有序。計海新攝(人民視覺)
同樣焦急的還有申國金,他有一輛按揭貸款購買的陜汽重卡六軸車,每月都要還款14000余元,“像我這樣按揭購車的司機不在少數,如果不出車,拿什么還貸款呢?”幸運的是,考慮到突發疫情,申國金通過中儲智運平臺所借的車貸可以延期還貸1個月,這讓他稍稍松了一口氣。
隨著司機們重新坐進駕駛室,駛上陽關道,稅收數據也見證著物流業復工復產的進程。
國家稅務總局4月29日公布的稅收數據顯示:占交通運輸比重近50%的道路貨運業銷售收入達到去年可比口徑的98.7%,反映道路貨物運輸已恢復正常水平,由此拉動貨車銷售較快增長,4月份以來全國貨車銷量同比增長37.9%。
疫情期間高速公路免收過路費,讓司機們的復工復產之路更加暢通。從2月17日到5月5日,收費公路3次延長了免費通行政策。除了降低公路港口收費,還有多式聯運、無車承運人的不斷發展……卡友們發現,物流成本實實在在地降低了。“高速公路免費走,成本一下子就省了不少,我跑新疆那一片,一趟原本400多元路費,降到200元左右,少交了一半多。”申國金說。
“最近油氣價格低,也給貨車司機復工復產減輕了壓力。我這個車燒天然氣,最近新疆的LNG(液化天然氣)價格是4.8元1千克,甘肅4.5元一千克,寧夏最便宜,還不到4元1千克。”申國金的車限重49噸,一趟可以拉48噸左右貨物,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程拉精煤,之前每噸運價350元左右,高速重新收費后漲到400元,返程時拉棉制品或原煤,運價要低些,算上加氣、過路費,跑一個來回要七八天,能凈賺7000多元。”
“工廠、倉庫、港口都轉起來了,雖然忙,但心里踏實!”
交通部數據顯示,從公路恢復收費的5月6日到5月17日,全國路網車流量日均增長16.34萬輛次,其中貨車增長5.95萬輛次。公路恢復收費并沒有影響司機收入,“公路恢復收費,運價跟著也相應上升。重新收費沒有一下子漲回疫情前的水平,而是今天漲10塊、明天漲20塊,逐漸回調,給司機們一個適應的過程。”申國金說。
取消省界收費站,讓全國高速連成了“一張網”,ETC使用比例大幅提升,5月17日,使用ETC在出入口收費站不停車快捷通行的車輛占比達64.09%,比去年同期提高21.89個百分點。“路上車多了,收費站外貨車排起的長隊卻短了,辦理了ETC,原先跑八九天的線路,現在一個星期就能完成。”申國金說。
不論是看新訂單指數還是業務活動,中國的公路經濟正在回暖。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4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達53.6%,較上月回升2.1個百分點;業務總量指數、新訂單指數分別比上月回升2.1和4.8個百分點;運價也在恢復,4月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98.5點,同比增長0.6%。訂單在增多,物流需求逐步恢復,物流業務活動正趨于活躍。
經濟重回正軌,貨源、運價穩定了、貨主的發貨量增加了,卡友們對此有著切身體會。
“從1月底到現在,我接單越來越頻繁。貨源穩定了,就不用擔心返程空車的問題。剛復工的時候,時不時返程還會跑空車,到2月底以后基本就不存在這種情況了,去程運鹽,返程也有貨可以拉,比如銅板、塑膠顆粒還有堿產品等。”孟淮寧說。
過去,孟淮寧主要跑長途,貨源好找。“老母親年紀越來越大,女兒馬上要中考,我想多陪陪家人,今年開始就不跑長途了。原以為跑省內中短途貨源少,加上疫情影響,肯定沒得掙,沒想到經濟恢復得不錯,企業貨源重新起來了,加上有中儲智運等信息平臺,不愁沒貨拉。”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河北秦皇島的劉師傅,“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好,明顯接單多了。跑一個來回就是兩單以上,從疫情發生到現在,我已經接了179單。我有個朋友比較拼,線路和我差不多,僅2月到4月,3個月就跑了215單。”
劉師傅只跑短途,1天就能完成一個來回。他去年冬天剛買了新車,一輛價值36萬元、載重33噸的國產6軸卡車,每月要還月供近萬元。為了償還車款,劉師傅也起早貪黑地奔忙在渤海灣各個港口之間。
每天凌晨兩三點鐘,他就披星戴月地出發了,將本地的砂石建材等貨物運到天津港,返程時在京唐港、曹妃甸港裝載從海外進口的鐵粉,運往遷安、昌黎、盧龍等地的鋼鐵廠,到家時已是華燈初上時分。
“工廠、倉庫、港口都轉起來了,貨源有的是。到天津的建材每噸運價30余元,把鐵粉拉回來每噸是18元左右,一趟來回15個小時,刨除油費路費,能落下六七百元。”劉師傅說,“雖然忙,但心里踏實!”(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汪文正)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職享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57497號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