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大省和就業大省,江蘇農民工總量超過2200萬人。
疫情以來,我省農民工就業狀況如何?是否存在大批農民工失業返鄉現象?6月初,記者選擇了省內四個傳統勞務輸入、輸出地:連云港市及下轄的灌南縣百祿鎮南房村、泰州市及下轄的高港區胡莊鎮劉元村、南京市高淳區及下轄的淳溪街道南塘村、昆山市及下轄的陸家鎮進行了調查。政策到位、企業惜才、員工惜崗,農民工返崗率高、就業形勢穩定,是記者的深切感受。
謹慎跳槽,返崗成農民工第一選擇
“在家憋了兩個多月,交通恢復后,能出去打工的基本都出去了。”灌南縣百祿鎮南房村支部書記陳勇說,南房村有勞動力1525人,目前外出打工620人,縣內就業320人,務農及在村農業產業園打零工的農民585人。連云港市就管中心副主任朱剛告訴記者,從返鄉務工監測情況看,連云港登記返鄉農民工49.4萬人,到5月初留鄉人員不足5000人,返崗率99.1%。
泰州市高港區胡莊鎮劉元村有勞動力1118人,常年在外打工652人,目前已經全部返崗。泰州市對400家重點監測企業的用工情況顯示,截至6月7日,監測企業原有本省籍員工131798人,現有133702人,增加了1904人。
昆山是農民工集中輸入地。昆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許繼華告訴記者,3月份以來,全市企業用工需求持續回升,截至5月底,該市企業用工規模已經恢復到2019年末水平的99.03%。
陸家鎮是昆山的一個工業集中鎮,全鎮就業人口4.8萬人,其中2/3是外地人。鎮勞動保障所副所長江華告訴記者,截至5月底,當地登記在冊的就業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千人。“主要是因為國內疫情有效控制后,國外一些受疫情影響無法完成的訂單轉移到當地,使得企業用工需求增加。”鎮上兩家規模最大的企業——正新輪胎和好孩子集團本月都在招工。
往年節后都是農民工跳槽高峰,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員工流失率甚至超過20%。但今年,絕大部分農民工選擇返回原來的工作崗位。對此,劉元村人社服務工作站專管員郭晉飛說,疫情發生后,各地招聘會相繼取消,最穩妥的辦法就是珍惜現有崗位。
“穩”字當頭,企業與員工共渡難關
農民工不敢輕易跳槽,用工單位也不愿輕易裁員。
南京市高淳區淳溪街道淳溪油泵工業園有家機油泵廠,受國際疫情影響公司訂單大幅減少,但企業并沒有裁員,而是將原來的單休改成雙休,訂單少時一周放假3天,或者組織員工培訓等,讓職工與企業共渡難關。
高港區胡莊鎮的江蘇樂彩印刷材料有限公司、昆山市陸家鎮的正新輪胎、好孩子集團復工初期,因疫情原因及外部環境變化,公司的生產、銷售造成了暫時困難,但艱難時刻公司堅持不降薪、不裁員。
泰州市就管中心主任黃東平認為,今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密集出臺社保、稅費等多項減免政策,但這些政策的前提就是企業不裁員。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果不是實在維持不下去,一般不會選擇裁員。
許繼華表示,今年以來,昆山已經給超過3.6萬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1.16億元,惠及63萬職工。該市還給1.5萬家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服務企業發放了2個月的應急穩崗返還2.74億元。
而經歷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企業更懂得員工隊伍穩定的重要性。危機初起,一些經營困難企業為減輕負擔選擇裁員。但后來,那些裁員企業都經歷了痛苦的招工難。
而不裁員企業也很快體會到了不裁員的好處。正新輪胎公司獲得政府各類補貼150萬元,并在四五月份公司迎來國外新訂單,目前企業尚需新招員工500人。
無論南北,農民工都是香餑餑
春節后,外出打工多年的南房村村民孫迎霞選擇留在村里的奧恒制衣廠上班。離家近,每月可以賺3000元左右,還可以照顧家人。據了解,南房村今年有20人選擇留在當地就業。
陳勇介紹,雖然南房村是經濟薄弱村,但這兩年在省市扶貧單位的幫助下,村里新建了兩棟標準廠房,百祿工業集中區也位于南房村境內,招商引資的16家企業增加了村民家門口的就業機會。村里希望更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解決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問題。
為吸引返鄉農民工留鄉就業,連云港出臺政策,企業招聘原外出務工人員留連就業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一次性就業補貼,其中企業補助500元/人,個人補助1000元/人。
疫情期間,泰州分別給返鄉務工人員、本地勞動者、轄區企業和人力資源合作單位宣介當地就業機會,推送就業崗位,并對優先錄用本地員工的企業、留泰就業返鄉務工人員、推介本地用工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予一次性就業補助。
勞務輸出地想盡辦法留人,勞務輸入地也不甘示弱。為留住本地勞動力,高淳區對新招用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按每人15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就業補貼。昆山對成功介紹新增勞動力到當地重點龍頭企業就業的,給予一次性職介補貼,對企業新輸入人員達1000人以上的,符合條件的給予用工保障獎勵。目前該市已經發放資金2700多萬元。
只要肯吃苦,找個工作不是太難
雖然農民工就業總體不難,但對于文化程度偏低、沒有一技之長的大齡農民工來說,要找一個穩定的崗位也不容易。幫扶這類群體充分就業是各地就業主管部門的重要任務。
6月8日,南房村農業扶貧園里的大棚葡萄架下,58歲的周慶花正忙著給初長的葡萄疏枝。作為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周慶花通過在農業扶貧園里勞動,根據工種不同每天可以獲得60元-120元工錢。除此之外,周慶花還是村里的保潔員,每年可以獲得近3000元的收入。陳勇說,這幾年,村里通過扶貧廠房、扶貧農業產業園,幫助農民流轉土地,發展工業、現代農業,讓村里104戶貧困戶成功脫貧,還吸引了周邊村民前來打工。
高港區劉元村除了動員村里30多家企業招聘大齡貧困勞動力,還通過環衛工、秸稈運送工、企業保安等崗位安置就業。郭晉飛說,只要肯吃苦,找個工作不是太難。今年以來,昆山陸家鎮先后幫助50名就業困難人員在當地的大集團、大企業從事保安、保潔工作。(黃紅芳)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職享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57497號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