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景山區的八角街道榮獲公共就業服務全國賽“優秀就業服務案例”一等獎。街道市民服務中心利用扎根社區的優勢,在轄區企業和失業人群之間搭建起一座穩固的橋梁,“在這種模式下,工作成效特別高,基本介紹一個成一個。”截至目前,今年街道已幫775人愉快地走上工作崗位。
建“崗位圖書館” 服務要點發“抖音”
八角街道位于石景山區中心地帶,有23個社區,常住人口約10萬人。其中,老舊小區數量位于全區前列,轄區失業人員,尤其就業困難人員較多。針對復雜現實,八角街道采用“5A級就業創業航站樓”服務模式——Absorb(吸收)、Assess(評估)、Accelerate(促進)、Accurate(精準)、Active(積極)——實現了崗位開發、人力資源調配、失業就業科學周轉的良好運行。
服務中心一方面對街道1600余份失業檔案進行摸排,一個個打電話了解人員詳細情況;另一方面,通過問卷調查、微信微服務等方式收集轄區企業招聘信息,建立“崗位圖書館”。此外,服務中心還開辦線上線下講堂,發布抖音視頻,簡單直觀地講解政策和辦理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指尖咨詢和自助辦理,受到居民好評。
精準評估和促進 幫“家庭婦女”蛻變
八角北路社區的趙女士今年44歲,學歷不高,以前做服務類工作,為照顧患重病的父母辭去工作。隨著年齡增大,她漸漸和社會脫節,雖然很想重新工作,卻已沒了勇氣。“我們發現趙女士親切、愛交流,很熱心,鄰里關系很好,對周邊情況熟悉,非常適合社區公益服務工作。”通過走訪調查,社區就業指導員幫她分析自身情況并推薦了一些計算機的培訓課程。通過學習,趙女士逐漸找回了自信,最后成了一名優秀的公共服務協管員。現在她每天都精神抖擻地去上班,鄰居見著都夸她變美了。
34歲的張女士曾是化妝品公司的前臺,工資待遇非常豐厚,但單位離家很遠,工作壓力大。去年,父親突然去世,母親也病倒了。張女士認為,自己因忙著工作,疏忽了對父母的照顧。于是,她開始全身心照顧生病的母親,但也失去了就業崗位。面對家中變故,張女士內心煎熬又無法走出困境。八角街道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走訪得知,張女士和母親都沒有工作,屬于零就業家庭,于是主動向她介紹了各種優惠政策,并為她推薦了一個離家近的文職類工作,讓她有更多時間照顧和陪伴生病的母親。張女士對新工作非常滿意,努力備考,最后被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看中,并推薦到街道綜合服務窗口工作。目前,她已走出生活的陰霾,開始新的奮斗。
就業援助 讓企業和個人雙豐收
按照樓宇和社區分布情況,八角街道市民服務中心建立東、西、中、南、北五大平臺,覆蓋轄區全部中小企業,并主動上門吸收更多就業資源。同時與127家轄區企業簽訂《日常服務協議》,開展長期合作,2019年至今已開發3200余個崗位。
最近,從朝陽區搬入石景山區盛景國際寫字樓的一家電子公司,因公司搬遠,原來的司機、保潔、廚師大都辭職了。為盡快穩定公司業務,公司人事專員到街道市民服務中心求助。工作人員推薦了社區失業人員老劉來競聘其中司機一職。老劉原本在外區給領導開車,很有責任心,但因上班路遠顧不上家庭,最后不得不辭職。“起初公司一聽老劉的年齡不太滿意。”最終,打動公司錄用老劉的原因,正是街道為其做出的崗位需求分析——公司想招聘給領導開車的司機,這與老劉之前的工作履歷十分匹配。老劉家和單位就在同一個社區,領導用車可隨叫隨到。同時招入本區失業人員,區里有社補崗補的優惠政策,可為企業申請到一部分資金和保險優惠,“人事專員聽完建議,決定讓老劉去試試。”沒過幾天,雙方都很滿意,老劉開心地走上了新的就業崗位,該公司又通過市民服務中心找到了合適的保潔和廚師。為了讓居民和企業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優質的就業服務,八角街道積極與轄區內山姆會員店、優衣庫、影像技術公司等多家企業共同舉辦招聘會,并推出就業指導、見習計劃等符合雙方需求的新招,切實做到了保就業、促民生。
八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明常紅表示,“我們將以獲獎為契機,把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作為‘六穩’‘六保’第一位的工作;繼續優化就業服務新模式,引入互聯網+模式,全力推動就業創業工作再上新臺階,建設好‘溫度八角’,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胡曉寧)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職享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57497號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