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漳州10月25日電 (龔雯)“如今的西梧村煥發新生,海水養殖產業有序發展,回鄉創業成了不錯的選擇。”談及家鄉西梧村近幾年的變化,返鄉兩年從事蝦塘技術養殖的大學生吳志明說出切身感受。
西梧村新貌。西梧村 供圖
西梧村位于今年9月剛獲評“中國生態牡蠣之鄉”的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四都鎮,2016年以來,這個以海水養殖和捕撈為主的濱海漁村先后被授予“福建省美麗鄉村示范村”“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等稱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西梧村村支書吳志雄介紹村里的蝦塘整治。 龔雯 攝
走進西梧村,干凈整潔的柏油馬路與一排排鄉村別墅映入眼簾,生活管道、線路“隱身”地下,垃圾高科技處理,村民們笑容洋溢,構成一幅新型富美鄉村圖景。
而在2014年以前,該村卻是一個“路顛、水咸,人人嫌”的“后進村”。在吳志明的記憶中,自幼時起,西梧村就帶著濃濃的“牡蠣味”:不僅村民家家戶戶養殖牡蠣,村莊更被成堆的廢棄牡蠣殼環繞,導致污水橫流、臭味熏鼻。
西梧村村民將牡蠣運至牡蠣加工中心處理。 龔雯 攝
“想不到短短幾年后,西梧村的居住舒適度可比大城市,牡蠣和海水養殖產業培育壯大,村民收入成倍增長。”在吳志明看來,這一切得益于該村村支書吳志雄為村莊帶來改變、注入活力。
“村民人均收入從7年前的6800元(人民幣,下同)上升到去年的2.8萬元,村集體收入去年達到700萬元。”見到記者,吳志雄詳細地為村民算著收入帳。
西梧村的廢棄牡蠣殼統一堆放在福建瑪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加工處理。 龔雯 攝
2014年,從小在西梧村長大的吳志雄當上了村支書。他說,彼時的西梧村不僅環境臟亂,灘涂等村集體資產被占用現象同樣十分嚴重,這便成了他的“鄉村治理之路第一站”。
吳志雄挨家挨戶奔走勸說,先后收回村集體灘涂地4800畝、蝦池1280畝,共盤活集體資產3770萬元。“通過清理村集體資產,重新規劃、招投標,全體村民都享有發展的機會。”
西梧村的返鄉大學生鄭雪真開設農村淘寶服務站,并助力村民的海鮮產品走上電商零售,銷往全國。 龔雯 攝
由此有了村集體收入的保障,吳志雄開始投入民生建設:修繕拓寬村道,整治村容村貌;建設“統規自建”模式的梧桐小區,村民搬進新房;投建“雨污分離”工程解決全村污水排放問題……現今,舊村改造、交戰公路、媽祖文化園等民生項目正有序開展建設,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在產業發展上,西梧村大力培育牡蠣產業,目前全村牡蠣養殖面積有6000多畝,全產業鏈年銷售額達4000多萬元。
在吳志雄的規劃下,還為牡蠣養殖戶建立起牡蠣加工中心,集中加工、銷售和處理廢棄物;引進福建瑪塔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牡蠣殼集中加工成含鈣土壤調理劑,變廢為寶,實現了牡蠣全產業鏈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西梧村入口現美麗鄉村新風貌。 龔雯 攝
對于村民的海水養殖產業,吳志雄利用對接來的資源和經驗進行蝦塘改造,推廣適宜種植、利潤高的赤嘴鰲魚苗。多年來,由西梧村出產的魚苗遠銷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養殖戶收入增加。
今年58歲的西梧村村民吳振昌養殖著20畝蝦塘,蝦塘改造后他的收入翻倍,4年前搬進了梧桐小區的三層新房,“衣食住行都變好了,生活充滿幸福感。”
西梧村展開新顏后,喚起村民們對村莊的自覺維護、共同締造意識,不僅鄉風愈發文明,還吸引人才回流,青年創業旺。
2015年返鄉的大學生鄭雪真開設農村淘寶服務站,助力村民的海鮮產品走上電商零售,銷往全國。吳志明則希望以后帶領村民更好地養殖。
“以前村民不愿回村,在外地買房子,如今全村2143人,在外村民不到200人。”吳志雄表示,下一步西梧村將升級漁港,打造印象西梧牡蠣灣,爭創全國文明村。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職享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57497號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