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支持高齡人員就業、維護高齡勞動者勞動權益,應堅持立法為先,加快完善高齡人員就業法律法規;堅持宣傳為重,加強高齡人員就業正面引導;堅持就業為本,推介高齡人員崗位需求信息;堅持培訓為要,不斷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支持高齡人員就業、維護高齡勞動者勞動權益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以期為適應老齡化社會做好準備。
堅持立法為先,加快完善高齡人員就業法律法規,為高齡人員就業提供勞動保障。一是完善法律法規,在相關立法中建立專章或專節,規定高齡人員就業及其各種權益保障問題,讓高齡人員就業有法可依。二是完善彈性退休制度,在進行延遲退休改革的同時,可參照國外允許勞動者自主選擇退休年齡的做法,并按退休年齡領取不同水平的養老金。三是完善勞動權益保護,將高齡人員再就業納入法律保護范疇。同時,建立高齡人員用工備案制度與勞動督查制度,提前預防可能出現的對高齡勞動者勞動權益的損害。四是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由于高齡人員就業是在領取養老保險之后的行為,因此建議明確規定用工單位在聘用高齡人員時,應按規定繳納工傷保險等。
堅持宣傳為重,加強高齡人員就業正面引導,營造出老有所為的社會氛圍。隨著老齡化發展,政府要積極營造老有所為的社會氛圍。引導高齡人員與年輕人錯位就業,細化再就業領域和操作環節,根據高齡人員的身體狀況、工作經驗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禁止年齡歧視。考慮到高齡人員的特殊情況,應建立彈性退休年齡和工作時間政策,實現滿足社會發展與高齡人員老有所為愿望的雙贏局面。
堅持就業為本,推介高齡人員崗位需求信息,為高齡人員靈活就業做好服務。有關方面應針對高齡人員的優勢和特點,多樣化開發再就業崗位,幫助其靈活自主選擇就業。第一,要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讓高齡人員在交通引導、家庭護理等服務型產業同等就業、同等獲取勞動報酬。第二,要根據高齡人員身體狀況、文化素養、技能專長,靈活安排就業時間、方式、工資等,維持科學合理的工作量,著力打造高齡人員可持續工作的環境。第三,設立高齡人員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分別建立特長人員和普通人員兩種不同類型信息庫,收集各用人單位針對高齡人員設置的崗位,制作成就業指南,定期在媒體上發布,供高齡人員選擇。
堅持培訓為要。職業技能是勞動者實現就業的前提和保障,開展高齡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是貫徹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重要內容。各級人社部門和就業服務機構可以結合技能提升行動,將高齡人員納入培訓范圍,加強政策支持,落實培訓補貼,開展高齡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家政服務培訓、電子商務培訓等。同時,大力發動農村老年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培訓,組織有勞動能力、有就業需求的高齡貧困人員加入到各類就業扶貧培訓中,不斷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等級。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職享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57497號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