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思考】
觀點
●云端勞動教育與其他德智體美教育一樣不可或缺,特別是對疫情期間畢業生就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云引導”畢業生做好人生規劃,“云培訓”畢業生掌握職業勞動技能,“云指導”畢業生開展自主創業,“云支持”非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志愿服務。
今年的高校畢業生面臨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在拓寬就業渠道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其開展勞動教育是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必要之舉。
以云端勞動教育助力高校就業是應時之舉
勞動教育是以提升勞動素養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其基本特征是培養體力和腦力全面發展的勞動者,促進學習者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疫情期間,教育部啟動網絡教學的應急之舉,確保“停課不停學”,全國多地多校利用云端技術,搭建“空中直播課堂”,努力確保學習效果。云端勞動教育與其他德智體美教育一樣不可或缺,特別是對疫情期間畢業生就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云端勞動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當代青年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非凡的業績。現階段,高校利用云端技術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就業觀,認清勞動對自身利益與國家、民族利益的關系,引導大學生將個人職業發展與國家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不斷提升勞動精神、提高勞動素養,這在當前就業形勢較為緊迫的情況下顯得尤為必要。
云端勞動教育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當代大學生應在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中,不斷增強對社會的了解,關心社會進步和發展,以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為己任,時刻對勞動懷有敬畏之心,做有理想有擔當的一代青年。持續的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甚至人們的心理健康都產生巨大的影響,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壓力加大,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應充分認識當前形勢,做好共克時艱的心理準備,不斷增強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儲備,肩負起青年一代應有的社會責任。
云端勞動教育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國家要求高等學校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勞動教育的一種重要實踐形式,在當前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的情況下,勞動教育不僅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還可以從產業結構變化與發展的角度進行創業引導,培養大學生在新領域中不斷挑戰自我的能力。
云端勞動教育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模式選擇
“云引導”畢業生做好人生規劃。持續幾個月的居家抗疫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大學生的自我規劃能力和克服困難的毅力。高校作為勞動教育的主要載體,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個人規劃,既包括短期就業規劃,也包括未來長期規劃,甚至人生整體規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畢業生調整就業心態,激發學生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輔助學生以目標為導向,推進個人規劃,養成自覺主動的勞動習慣,克服困難努力完成當前各項學習和就業任務。在勞動教育的形式上,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整合校內師資力量、就業指導機構或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等,對學生進行“一人一策”的云端動態幫助。
“云培訓”畢業生掌握職業勞動技能。目前,為豐富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教育系統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特崗計劃”等基層項目,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到現代農業、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就業創業。為幫助學生做好畢業與就業的良好銜接,為社會輸入高素質全面發展型人才,高校應該結合以上重點就業領域,充分整合線上資源,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職業勞動技能,提升職業素質。
對于已經簽約的畢業生,高校可以根據學生簽約單位所屬行業進行分類,充分整合校內外專家資源,獲得人社部門的支持、與資信良好的社會招聘服務公司合作、取得行業內知名企業的支持等,有序組織畢業生開展線上職業培訓,幫助學生實現從畢業到就業的高質量過渡。對于尚未簽約的大學生,高校可以為其提供線上應聘技巧培訓,通過線上情景模擬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求職成功率。
“云指導”畢業生開展自主創業。我國《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了社會實踐和就業創業是學生勞動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出臺一些優惠政策支持大學生通過創業實現就業。
現階段,高校對于已經進入自主創業階段的畢業生應給予及時的在線支持和指導,校內外創業導師應詳細了解創業團隊的組織、運營現狀,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建議高校安排就業創業服務專任負責人,落實相關責任,為創業學生提供在線專業指導。對于目前有創業設想的大學生,鼓勵和引導他們在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開展創業。
“云支持”非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志愿服務。青年是志愿服務發展創新的先鋒力量,在此次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廣大青年志愿者奮戰在一線,無私奉獻、不辭辛勞,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貢獻。志愿服務是勞動教育的一項重要實踐形式,凸顯勞動教育實踐育人的功能,在大學生思想引領中發揮重要作用。當前,高校可以依托互聯網平臺,創新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形式,豐富志愿服務的內容。例如,高校可以搭建“微志愿”平臺,由非應屆畢業生組成志愿者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匯總服務并動態實時更新,也可以提供在線心理支持以及其他幫助服務,共建友愛互助的校園文化,倡導共同奮斗的勞動精神。志愿服務能夠增強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勤勉勞動精神、愛崗敬業精神等,并內化于心、薪火相傳。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職享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57497號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